近期,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在中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纬度格局及其控制因素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酶获取比率在纬度梯度上的显著变化主要受气候因子驱动。同时,土壤酸性磷酸酶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热带和亚热带相似的土壤酶碳磷比和酶氮磷比说明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可能受到很强的磷限制。
土壤胞外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和磷等养分循环起到有效调控作用。不同尺度和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获取比率受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显著影响,但人工林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获取比率的纬度变化及其控制因素还不甚清楚。
本次研究以中国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在广东省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重庆市忠县、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和陕西省汉中市,对马尾松林下0-10厘米土壤层土壤碳、氮和有机磷等获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
研究发现:这3种酶活性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酶碳氮比显著降低,而土壤酶碳磷比和酶氮磷比显著增加,土壤酶碳磷比和酶氮磷比也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气候因子(如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单个效应和总体效应在解释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酶获取比率变化中所占比例均高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林分平均胸径。